基地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,为了更好地放大基地作用,提升基地教育功能,特制定本规则。
一、指导思想
根据《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纲要》、《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》,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。结合学院实际。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。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,变革了课程体系,提出了“三个面向,三个针对”的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,即“面向社会需要,面向石油石化行业,面向就业岗位目标需要”,“针对性设置课程,针对性设置课程内容,针对性确定课程重点”。在整个体系中,基地建设处于核心地位,是关键节点,因此学院就基地建设制定了2条基本原则,即:“院企互惠共赢,优势互补原则,走出去、请进来原则”,以此使基地建设向着科学化、良性化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
二、工作规则
(1)成立包括企业专家在内的学院学术委员会,指导学院与学术相关的制度制定,教学管理,专业指导,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工作。
(2)搭建两个平台,即: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及就业两个平台。
(3)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。到企业去兼职,为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服务,申报和考取企业型工程师和执业认证。
(4)建立双向“研发团体”。把企业研发中心建在学院中,资源共享,优势互补,提高效率,节约成本。
(5)定向定岗培养企业急需人才。在研发中心中,培训企业意向毕业生,把所研究成果和毕业生打包给企业。
(6)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和岗位工人。提高企业再创造能力,提高工人素质,从而提高生产效率,保证产品质量。
(7)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为定向定岗的意向毕业生直接授课,完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,加强毕业生岗位技术技能,缩短岗位适应时间,提升人才品质,提高人才效率。
(8)根据企业用人需要,按企业对毕业生的技术技能要求,开展“灵活拓展”专门教学内容。
(9)加大“贴近岗位”的毕业设计力度。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指导毕业设计,把“毕业论文做到企业中去”。
三、管理办法
(1)基地建设由学院实践教学中心管理。
(2)基地中的研发中心,其管理权和分配权归学院。
(3)研发权由学院科协论证,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确定责任人。
(4)教师自觉自愿参加研发团队。
本规则解释权归学院。